熱烈祝賀我司生產的機箱首次應用于量子通信領域。
熱烈祝賀我司生產的機箱首次應用于量子通信領域。
背景:
從我們最新合作的客戶那里了解到!我們定制、加工、生產的2U機箱是應用于量子通信領域的一款設備。而量子通信領域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新興的領域,能攻占這個領域,離不開我們客戶的支持與信任,也離不開公司所有員工的辛勤努力。真是有了大家都努力,才有客戶的轉介紹客戶。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喜報。
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基于量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克服了經典加密技術內在的安全隱患,是迄今為止唯一被嚴格證明是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國防、金融、政務、商業等領域的信息安全問題。量子通信通常采用單光子作為物理載體,最為直接的傳輸方式是光纖或者近地面自由空間信道。但是,這兩種信道的損耗都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指數式增加,近地大氣信道還會受到地球曲率的影響。
由于量子不可克隆原理,量子通信的信號不能像經典通信那樣被放大,這使得之前量子通信的世界紀錄只有百公里量級。因此,如何實現安全、長距離、可實用化的量子通信是該領域的最大挑戰和國際學術界幾十年來奮斗的共同目標。
由于外太空幾乎真空,對于光信號的吸收損耗幾乎為零,因此通過衛星的輔助可以極大擴展量子通信距離。本世紀初以來,該方向已成為國際學術界激烈角逐的焦點。潘建偉團隊為實現星地量子通信開展了一系列先驅性的實驗研究。2003年,該團隊提出了利用衛星實現星地間量子通信、構建覆蓋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網的方案,隨后于2004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水平距離13公里(大于大氣層垂直厚度)的自由空間雙向量子糾纏分發,驗證了穿過大氣層進行量子通信的可行性。2011年底,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正式立項。2012年,潘建偉領銜的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在青海湖實現了首個百公里的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充分驗證了利用衛星實現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產品圖片
![]() | ![]() |